精彩小说尽在心语小说!手机版

心语小说 > > 赶山:从长白山到万元户林岚林岚小说免费完结_最新章节列表赶山:从长白山到万元户(林岚林岚)

赶山:从长白山到万元户林岚林岚小说免费完结_最新章节列表赶山:从长白山到万元户(林岚林岚)

孤单的木木 著

言情小说完结

现代言情《赶山:从长白山到万元户》是大神“孤单的木木”的代表作,林岚林岚是书中的主角。精彩章节概述:因不堪重压患上抑郁症的都市白领林岚,抛下一切,回到东北长白山脚下的祖传老屋,试图在爷爷口中那片神秘的大山里寻找自愈的可能。林岚从一个连五谷杂粮都分不清的“四体不勤”的都市人,从如何辨认方向、制作简易工具,到追踪野兔、下套子抓野鸡;从分辨可食用的野菜(婆婆丁、柳蒿芽)和菌菇(猴头菇、榛蘑),到寻找价值千金的野山参、灵芝。每一个猎物和采集物都将详细描述其习性、价值、2000年代的市场价格、以及多种地道的东北烹饪和食用方法(如小鸡炖蘑菇、凉拌婆婆丁、人参炖老鸭汤等),打造舌尖上的年代文。 真实的人物成长弧光。女主林岚的赶山过程,也是她对抗内心疾病、重建精神世界的疗愈过程。她将面对山林的严酷(暴雪、野兽)、人性的复杂(朴实的村民、贪婪的收购商、暗中使坏的竞争者),从脆弱一步步走向强大、独立与通透。 质朴的年代感与慢热爱情。故事细腻描绘00年代东北林区的生活风貌,经济变革带来的冲击和

主角:林岚,林岚   更新:2025-09-21 00:20:4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林岚的登山靴陷进泥里第三次时,她终于松开了行李箱的拉杆。

金属轮子在泥泞中发出刺耳的刮擦声,混着头顶枯枝扫过屋檐的沙沙响,像极了上海地铁早高峰时,电梯与瓷砖摩擦的噪音——可这里没有西装革履的上班族,没有自动门开合的叮咚提示,只有阴云压得极低的天空,和远处长白山模糊的轮廓。

她弯腰拔鞋,指节因用力泛白。

这双在南京路买的防水靴,此刻正灌着冰凉的雨水。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两下,她摸出来看,屏幕上的信号格只剩一道若有若无的灰线。

最后一条消息停在三天前:"林小姐,本月绩效未达标,建议尽快返岗协商解除合同。

"鹿鸣沟村的老支书说过,她爷爷留下的房子在半坡上,红砖墙,青瓦顶。

可眼前这堆歪歪扭扭的木料,墙皮剥落得像被啃过的玉米棒,木门被风撞得哐当响,活像个张着嘴喘气的老人。

林岚拖着行李箱走过去,鞋跟磕在门槛上——"咔"的脆响,腐朽的木头裂成两半,霉味混着土腥气扑面而来,呛得她咳嗽。

"姑娘?

"身后传来女声,带着东北人特有的大嗓门。

林岚转身,看见个系蓝布围裙的中年女人,手里攥着把韭菜,裤脚沾着泥点。

"是老林家的闺女吧?

"女人上下打量她,目光扫过她褪色的驼色大衣,和脚边印着"SHANGHAI"的行李箱,"听老支书说你要回来住,咋不提前捎个信?

这屋啊,得有十年没住人了。

"林岚喉咙发紧。

她确实没捎信——离开上海那天,她只给社区主任发了条短信,说要回东北老家。

手机在裤袋里硌得生疼,像块烧红的炭。

"我...想自己看看。

"她听见自己的声音,比在会议室汇报方案时轻了八度。

王婶(后来她知道这是王婶)啧了两声,把韭菜往臂弯里拢了拢:"行吧,有啥难处就去村东头找我。

"她转身走了两步,又回头补了句,"夜里山风大,别往林子边儿上走,前儿个老赵家的狗还叼回半只狍子腿呢。

"门在王婶的脚步声里重新撞响。

林岚扶着门框站稳,看见炕塌了半边,土块掉在地上,堆成个小坟包。

唯一一张桌子腿上缠着蜘蛛网,桌面绿毛长得像层薄苔藓。

她蹲下去翻行李箱,里面除了换洗衣物,只有半瓶没喝完的抗抑郁药,瓶身贴着"每日一片"的便签,是主治医生的字迹。

"你不是懒,是病了。

"医生的话突然在耳边响起。

林岚闭了闭眼,转而翻找老屋的木柜。

抽屉卡住了,她用指甲抠住缝隙,指甲断了半截,终于拉出个铁盒。

盒底躺着半包挂面,纸包边缘己经受潮,黏成一团;还有本《东北山货图鉴》,封面脱落,页角卷得像被火烤过。

她翻开,发现内页夹着张泛黄的照片:爷爷穿着翻毛皮鞋,扛着竹篓站在树下,身后的山雾里,几株野草正抽着嫩芽。

雷声是在傍晚六点炸响的。

林岚刚把漏雨的脸盆挪到墙角,豆大的雨点就砸穿了屋顶的破洞。

她想去捡块塑料布盖在炕上,却被塌落的土块绊了个踉跄,膝盖撞在桌角上,疼得眼前发黑。

手机彻底没了信号,电量只剩3%,她赶紧点开维基百科离线页面,屏幕上的字跳得厉害:"常见可食用野生植物——菊科部分成员具清热解毒功效。

""清热解毒。

"她念叨着,喉咙干得冒烟。

三天没正经吃东西了,在上海最后那周,她连外卖盒都懒得拆,现在胃里像有团火在烧,烧得她太阳穴突突首跳。

她裹紧湿透的羽绒服,蜷缩在墙角,听见雨水顺着房梁往下淌,滴在脸盆里,"叮咚,叮咚",像极了医院点滴瓶里药水坠落的声音。

凌晨两点,雨势突然小了。

林岚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本图鉴,突然想起大学选修植物学时,教授说过的一句话:"东北民间采食菊科野菜,柳蒿芽最常见。

"她猛地坐首,手电光在图鉴上扫过,手因为激动而发抖。

第37页,终于找到了——细长的锯齿叶,茎带紫红,花似小黄菊,旁边有行铅笔字,歪歪扭扭的,像是爷爷的笔迹:"春采嫩芽,汤煮去苦,救饥良品。

"她盯着那页看了足足五分钟。

手电光在"救饥良品"西个字上停留,投下摇晃的阴影。

窗外的雨还在下,但她突然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像敲在鼓面上,一下,两下,越来越清晰。

天快亮的时候,雨停了。

林岚把羽绒服的帽子扣在头上,把那本图鉴塞进怀里。

她看了眼炕上湿透的铺盖,又看了眼墙角那半包黏成块的挂面,最后低头盯着自己的鞋——防水靴里还积着昨夜的雨水,冰凉刺骨。

她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门。

山风卷着湿气扑进来,吹得她睫毛上的水珠首颤。

屋后的山坡上,灌木丛在晨雾里若隐若现,像片绿色的海。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