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心语小说!手机版

心语小说 > 言情小说 > 纹章回声战技

纹章回声战技

爱吃火腿煎蛋的上官玖 著

言情小说连载

言情小说《纹章回声战技》是作者“爱吃火腿煎蛋的上官玖”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陆知意沈砚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主要讲述的是:初秋的风透过市博物馆高高的落地吹进了灯光柔和的会议窗外的梧桐叶刚刚泛阳光在叶片间跳像隔着时空的光落在长桌中央的蓝色文件夹丝路遗珍特展筹备启动就在这样一个看似平静的上午开始陆知意把文件夹推到桌中翻开第一指尖轻轻点在她亲手绘制的展陈动线图她的声音不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清晰:我们的目标是——让文物讲故她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同最后停在对面那...

主角:陆知意,沈砚   更新:2025-10-06 18:50:1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初秋的风透过市博物馆高高的落地窗,吹进了灯光柔和的会议室。

窗外的梧桐叶刚刚泛黄,阳光在叶片间跳跃,像隔着时空的光点,落在长桌中央的蓝色文件夹上。

"丝路遗珍特展"筹备启动会,就在这样一个看似平静的上午开始了。

陆知意把文件夹推到桌中央,翻开第一页,指尖轻轻点在她亲手绘制的展陈动线图上。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清晰:"我们的目标是——让文物讲故事。

"她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同事,最后停在对面那个一首沉默的男人身上——修复部负责人,沈砚辞。

男人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修长的手腕。

他的眼睛很亮,却像修复室里的恒温恒湿一样,稳定而克制。

"我的方案是叙事化展陈,"陆知意继续,"以商队的一天为主线,从黎明的驼铃声开始,到夜晚的营火结束。

我们会用多媒体、互动装置和场景复原,让观众走进丝路。

""复原?

"沈砚辞终于开口,声音低沉,"你是指复制品?

"陆知意微微一笑:"场景复原,不是文物复制。

我们会用安全材料再现当年的商旅场景,让观众在不接触文物的情况下感受历史。

""那修复呢?

"沈砚辞的手指轻敲桌面,"你看过修复进度表吗?

唐代经卷的修复需要至少六十天,宋代残卷的纸张纤维断裂严重,需要一层层加固。

你的展陈方案很好,但它建立在一个前提上——文物按时可用。

""所以我们需要协同,"陆知意不卑不亢,"展陈是文物与公众的桥梁。

如果观众看不懂、感受不到,文物的价值就被局限在学术圈里了。

""文物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安全和完整,"沈砚辞首视她,"我不会为了所谓的叙事压缩修复时间。

"会议室的空气瞬间紧绷起来。

项目负责人张主任轻咳一声,试图缓和气氛:"两位的意见都有道理,我们需要找到平衡点。

""平衡不是妥协,"沈砚辞站起身,"而是尊重专业。

"他说完,拿起自己的笔记本,向门口走去。

经过陆知意身边时,他的目光与她短暂相撞——没有敌意,只有一种近乎冷漠的坚定。

陆知意没有挽留,只是轻轻合上文件夹。

她知道,这是他们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会议结束后,走廊里的人渐渐散去。

陆知意站在窗前,望着院子里那棵老槐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她的手账本封皮。

"俩大佬是天生对手啊。

"林盏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后,语气里带着调侃。

陆知意回头,笑了笑:"或者是天生搭档。

""搭档?

"林盏夸张地睁大眼,"你是说那个以三不原则闻名的沈砚辞?

不碰工具、不扰专注、不议修复——他对文物的占有欲可比对人强多了。

""那是尊重,"陆知意纠正道,"我喜欢对专业有敬畏心的人。

""那你刚才还和他吵成那样?

"林盏好奇地问。

"理念不同而己,"陆知意耸耸肩,"我相信我们会找到共同点的。

""比如?

""比如,"陆知意看向修复部的方向,"都希望文物被看见,也被好好对待。

"修复室的门半掩着,里面传出松节油的淡淡香气。

陆知意敲了敲门,没有回应。

她犹豫了一下,轻轻推开门。

恒温恒湿的房间里,沈砚辞正坐在修复台前,显微镜下,他的手稳得像一块石头。

祖父传下来的牛角马蹄刀在他指间转动,刀尖轻轻触碰经卷,像在安抚一位年迈的老人。

"对不起,打扰了,"陆知意轻声说,"我只是想确认一下经卷的修复进度,以便调整展陈方案。

"沈砚辞没有抬头,只是淡淡地说:"三不规则。

""什么?

""不碰工具、不扰专注、不议修复,"他终于抬起头,眼神平静,"这是修复室的规矩。

"陆知意点点头:"我遵守。

但我有一个问题——展柜预留的空间是否足够?

经卷展开后需要一定的湿度缓冲,我担心现在的设计会影响文物安全。

"沈砚辞微微一怔,似乎没想到她会提出这样的专业问题。

他放下手中的工具,走到展柜前,仔细检查了一番,然后点头:"你说得对,空间确实不足。

我会调整。

""谢谢,"陆知意微笑,"我会修改展陈图,明天给你新的方案。

"她转身准备离开,却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修复台上的经卷。

在显微镜的放大下,那些古老的文字像一座座小山,蜿蜒起伏。

沈砚辞重新拿起工具,目光专注,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那卷经卷。

陆知意在门口站了几秒钟,轻声说了句"打扰了",然后轻轻关上了门。

傍晚,陆知意回到自己的工作室。

桌上摊开的手账本里,夹着一张她画的丝路商队草图。

她拿起笔,在旁边写下:"展陈不是修复的敌人,而是文物的第二生命。

"她不知道的是,此刻在修复室里,沈砚辞也在思考着上午的争论。

他看着显微镜下的经卷,突然想起陆知意提到的"展柜空间不足",嘴角微微动了一下。

"叙事化展陈吗?

"他轻声自语,"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行。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博物馆的灯光一盏盏亮起,照亮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心脏。

在不同的房间里,两个同样固执、同样热爱文物的人,正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如何让这些沉默的文物,在当代发出最动人的声音。

第二天早上,张主任收到了两份邮件——一份是陆知意的展陈调整方案,一份是沈砚辞的修复进度表。

令人惊讶的是,两份文件在展柜尺寸、湿度控制和观众动线等方面,竟然达成了惊人的一致。

张主任笑着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天生对手?

也许是天生搭档。

"会议室里,陆知意和沈砚辞再次相遇。

两人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但空气中的紧张感明显缓和了许多。

"我们开始吧,"张主任宣布,"丝路遗珍特展,正式进入倒计时。

"陆知意翻开文件夹,沈砚辞也打开了他的修复笔记。

两人的目光在空气中短暂交汇,然后同时落在了会议桌中央的蓝色文件夹上——那里,有他们共同的目标,也有他们未来无数次交锋与合作的开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