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心语小说!手机版

心语小说 > 穿越重生 > 李骞青岛

李骞青岛

锈铁球 著

穿越重生连载

小说叫做《李骞青岛是作者锈铁球的小主角为李骞伯里克本书精彩片段:李骞盯着书桌上那只巴掌大的青铜锦囊手指还沾着图书馆古籍特有的樟木香锦囊表面刻着扭曲的螺旋像极了他上周刚译完的迈锡尼线形文字B残而坐在对面的韩无敌教授正用骨瓷茶杯轻轻敲击桌杯沿的热气在晨光里凝成细小的雾“公元前431伯罗奔尼撒战争爆”教授的声音带着惯有的沙指腹摩挲着锦囊上凸起的纹“这是古希腊文明最锋利的转折点——民主与寡头的碰理性与狂热的交比你在任何史...

主角:李骞,伯里克利   更新:2025-09-28 21:00:36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李骞盯着书桌上那只巴掌大的青铜锦囊时,手指还沾着图书馆古籍特有的樟木香气。

锦囊表面刻着扭曲的螺旋纹,像极了他上周刚译完的迈锡尼线形文字B残片,而坐在对面的韩无敌教授正用骨瓷茶杯轻轻敲击桌面,杯沿的热气在晨光里凝成细小的雾珠。

“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教授的声音带着惯有的沙哑,指腹摩挲着锦囊上凸起的纹路,“这是古希腊文明最锋利的转折点——民主与寡头的碰撞,理性与狂热的交织,比你在任何史料里读到的都鲜活。

你的任务,就是把这只锦囊装满。”

李骞还没来得及追问“装满”的具体标准,指尖的锦囊突然传来灼热的触感,像是握住了一块烧红的青铜。

图书馆高大的落地窗瞬间被金色的光芒吞噬,书架上的《古希腊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纷纷脱离书脊,书页如蝴蝶振翅般环绕着他飞舞,那些熟悉的文字——“斯巴达雅典提洛同盟”——突然化作实体的符号,钻进他的衣领、袖口,最后全部汇入掌心的锦囊。

失重感只持续了一瞬,当他睁开眼时,咸湿的海风正贴着脸颊掠过。

脚下是粗糙的白色大理石地面,不远处的广场上,一群身着羊毛束腰外衣的人正围着一块黑色石碑争论,他们的声音清亮,带着独特的卷舌音,李骞惊讶地发现,自己竟能清晰听懂每一个词——是古典时期的阿提卡方言,他去年在《柏拉图对话集》里啃了三个月才勉强掌握的语言。

“外地人?”

一个穿赭色长袍的中年男人朝他走来,腰间别着青铜短刀,刀柄上镶嵌的象牙雕刻着猫头鹰图案——那是雅典的象征。

男人的头发用橄榄油梳理得整齐,发梢还沾着几粒小麦,“今天是公民大会的日子,你是来旁听的外邦人?”

李骞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的锦囊,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镇定下来。

他想起教授课堂上的讲解:公元前431年的雅典,正处于伯里克利时代的尾声,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每月召开西次,外邦人虽不能投票,却可旁听。

他定了定神,点头道:“我从东方来,想看看雅典的治理之道。”

男人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侧身让出通往广场中心的路:“我叫尼西阿斯,是皮革匠。

跟我来,今天要讨论是否向底比斯出兵——斯巴达的盟友己经在边境挑衅了。”

穿过人群时,李骞的目光被广场北侧的建筑吸引:那是一座尚未完工的神庙,立柱采用多立克式,柱身刻着深浅不一的凹槽,阳光透过柱廊的缝隙洒在地面,形成规则的光斑。

他突然想起《建筑十书》里的记载:公元前431年,帕特农神庙虽己主体完工,但三角楣上的雕塑仍在雕琢中,而负责雕刻的,正是著名的雕塑家菲狄亚斯。

“那是献给雅典娜的神庙,”尼西阿斯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语气里满是自豪,“伯里克利说,要让雅典成为希腊的灯塔。

你看那些立柱,它们不是笔首的——工匠说这样看起来更挺拔,就像我们的士兵。”

李骞的心跳骤然加快,他从背包里掏出笔记本——出发前教授特意让他带上的,说是能与锦囊产生“共鸣”。

刚写下“公元前431年,雅典,帕特农神庙未完工,伯罗奔尼撒战争一触即发”,口袋里的锦囊突然微微震动,一行淡金色的文字浮现在笔记本边缘:“同期中国:周考王元年,赵襄子灭代国,三家分晋格局进一步巩固;李悝在魏国开始变法准备,法治思想初露锋芒,为后来的商鞅变法奠定基础。

东方文明正以制度革新推动社会进步,与希腊的民主探索交相辉映。”

原来这就是锦囊的“存储”功能——不仅记录他所见的希腊文明,还会补充同期其他文明的信息。

李骞正想细看,广场中心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号角声,人群瞬间安静下来,一个身着紫色长袍的老者走上高台,他的胡须雪白,手握一根镶嵌青铜的木杖,正是时任雅典首席将军的伯里克利。

“公民们,”伯里克利的声音洪亮,透过广场的大理石地面传到每个人耳中,“底比斯人攻占了普拉提亚,这是对雅典同盟的挑衅,更是对自由的践踏!”

他举起一卷羊皮纸,上面用墨汁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这是斯巴达国王阿基达马斯的最后通牒——要求我们解散提洛同盟,归还埃吉那岛。

你们说,我们该答应吗?”

“不!”

人群中爆发出整齐的呼喊,几个手持长矛的青年甚至举起武器,阳光照在矛尖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李骞注意到,人群中的妇女和奴隶都站在边缘,沉默地看着这场属于公民的辩论——他想起史料记载:公元前431年的雅典,公民权仅授予成年男性雅典人,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政治之外,这与同期中国“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虽形式不同,却有着相似的阶层壁垒。

尼西阿斯拉了拉他的衣袖,压低声音道:“别靠太近,激进派的克里昂也来了——他主张立刻宣战,而伯里克利想先派使者谈判。”

李骞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正站在人群左侧,他穿着粗布短衣,皮肤黝黑,显然是平民出身。

男人挥舞着拳头,声音嘶哑:“斯巴达人像狼一样盯着我们的城邦,谈判只会让他们觉得我们软弱!

我们有最强大的海军,有最勇敢的士兵,为什么要退缩?”

就在这时,李骞的锦囊再次震动,笔记本上又多了一行字:“公元前431年,希腊文明的两大核心城邦:雅典拥有约300艘三列桨战船,控制着提洛同盟的200多个城邦,工商业发达,银币‘西德拉克马’流通全希腊;斯巴达则以重装步兵闻名,实行军事化教育,男孩7岁起便接受军事训练,与雅典形成‘海权’与‘陆权’的对峙。”

他刚把这些信息记在心里,广场东侧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一个信使打扮的人跌跌撞撞地跑来,身上的亚麻长袍沾满尘土,他跪在伯里克利面前,声音颤抖:“将军!

斯巴达军队己经越过科林斯地峡,正在围攻雅典的盟邦普拉提亚!”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刚才还在争论的公民们纷纷涌向武器库,尼西阿斯也握紧了腰间的短刀,对李骞说:“看来战争真的要开始了。

你最好去比雷埃夫斯港找个住处,那里有很多外邦商人,相对安全。”

李骞点点头,跟着人流往港口方向走。

沿途的街道上,妇女们正抱着陶罐往家里搬运粮食,奴隶们则忙着加固城墙,几个孩童举着用陶土做的战船模型奔跑,嘴里喊着“打败斯巴达”的口号。

他路过一家陶工坊,工匠正在制作绘有海战图案的双耳陶瓶,瓶身上的雅典战船船头锋利,水手们手持盾牌,栩栩如生——这是典型的黑绘陶,公元前5世纪雅典陶工艺的代表,他曾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见过同款藏品,只是眼前这件,还带着窑火的余温。

走到港口时,夕阳正将海面染成金红色。

数百艘三列桨战船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船身狭长,船头装有青铜撞角,每艘船需要170名划手配合,划手们正坐在船舱里练习划桨的节奏,整齐的号子声在海面上回荡。

李骞掏出锦囊,轻轻按了按表面的螺旋纹,一道柔和的光芒闪过,他的声音被记录下来:“公元前431年秋,雅典,伯罗奔尼撒战争正式爆发。

雅典公民大会决定采取‘陆守海攻’策略,由伯里克利率军防守雅典城,海军则袭击斯巴达沿海城邦。

此时的雅典,民主制度在战争压力下展现出强大的动员能力,但也潜藏着因民意波动而决策失误的风险。”

锦囊微微发热,表面的螺旋纹亮了一小段,像是进度条前进了一格。

李骞知道,这只是他古希腊之旅的开始——接下来,他还要去斯巴达看军事化训练,去德尔斐拜访阿波罗神庙,去叙拉古见证阿基米德的智慧,而每一段经历,都会成为锦囊里的文明密码。

海风再次吹过,带着远处神庙传来的祭祀歌声。

李骞摸了摸口袋里的笔记本,想起锦囊里关于中国的记载:此时的东方,魏国正孕育着变法的火种,赵国在兼并战争中壮大,百家争鸣的浪潮即将席卷中原。

两个遥远的文明,一个在爱琴海畔探索民主与战争的边界,一个在黄河流域书写制度与思想的革新,而他,正站在时光的夹缝里,亲手触摸着这两段璀璨的历史。

他抬头望向渐渐暗下来的天空,第一颗星星己经点亮。

锦囊轻轻震动了一下,这次没有文字,只有一段微弱的电波——是女友小薇发来的消息,声音带着电流的杂音,却格外清晰:“李骞,教授说你在公元前431年?

记得多拍点帕特农神庙的照片,我在课本上见过,超想看看真容!”

李骞笑了,握紧了手中的锦囊。

他知道,只要装满这只青铜锦囊,他就能回到现代,带着古希腊的晨光与海风,和小薇分享这段奇妙的旅程,而那些刻在锦囊里的文明密码,会成为他一生最珍贵的宝藏。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