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连载
《老三死了的故事》内容精“柑橘bobo”写作功底很厉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王明贵张翠兰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老三死了的故事》内容概括:地府来了个新名唤老大腹便一看生前就是富贵老三不投要么有冤要么有我和另一个投不了胎的小缠着老三让他讲自己的生许是地府太过无老三同意他等我们听完他的一有七次机会猜他的死011973 老三出生在西南的一个小山坳他爹给他取名王明老三原本不排第他上头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可是姐姐刚生出就被他爹刨了个土坑埋后老三的娘很是争生下...
主角:王明贵,张翠兰 更新:2025-05-28 19:50:43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大腹便便,一看生前就是富贵人。
老三不投胎,要么有冤要么有怨。
我和另一个投不了胎的小鬼。
缠着老三让他讲自己的生平。
许是地府太过无聊,老三同意了。
他说,等我们听完他的一生。
有七次机会猜他的死因。
01
1973 年。
老三出生在西南的一个小山坳里。
他爹给他取名王明贵。
老三原本不排第三。
他上头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可是姐姐刚生出来,就被他爹刨了个土坑埋了。
后来,老三的娘很是争气。
生下的全是儿子。
在五弟出生后,老三就辍学了。
那个年代,养活五个儿子属实不易。
更难的是,五弟出生没两年,他爹就去世了。
老三的爷爷奶奶,走得比他爹还早。
好在老三的娘张翠兰,是个彪悍的。
每天都在地里埋头苦干。
赚的工分,常常不输壮年男子。
几兄弟也懂事,挖野菜、割猪草、捡柴火。
总之一家子就这么拉扯着长大了。
我们想让老三展开讲讲。
老三摇着头不肯细说。
无非就是饿一饿、苦一苦,大家差不多,没什么好说的。
这样差不多的苦日子,持续到了十年代。
农村大集体生活落下帷幕。
改革开放轰轰烈烈碾过。
可老三没文化,小学三年级没念完就辍学了。
也没啥本事。
他娘能把兄弟几人养活就不错了。
再没余钱给他们拜师傅学手艺。
眼见着村里人日子都一天天好了起来。
老三一家却还在原地踏步。
改革开放的列车好像没有捎上他们。
老三甚至开始有点想念集体生活。
地里的活干完了,老三就在村里溜达。
老三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茶馆。
那个年代玩牌的,能是些什么正经人。
他们也不赶老三。
代价是老三需要给他们跑跑腿,买烟买酒。
有时候赢了牌心情好的,就会赏两根烟给老三。
就这么混了两三个月。
老三学会了抽烟和打麻将。
老三脑子灵活,很快琢磨出了商机。
02
几年,商店还叫经营处。
零嘴对贫下中农来说,是既贵又奢侈的东西。
拿花生米来说。
未经油炸的生花生米,都要卖一块二一斤。
可以买上十斤粳米了。
玩牌的人都很奇怪。
牌桌子上玩多大都成,输多少都可以。
但花点钱在其他地方就心疼得不得了。
那他们还舍得买烟和酒呢
我们打断老三。
老三笑呵我们:
你们两个小鬼懂什么?
烟是魂,酒是胆,牌桌没它手就软。
说罢不再理我们,继续讲他的商机。
老三想的法子。
就是做一些便宜的佐酒小吃,在茶馆兜售。
他叫上两个弟弟,白日里下河沟捞鱼摸虾。
晚上就上山,摸鸟蛋,抓野兔。
小鱼虾最好处理,撒上薄薄的盐,放灶上慢慢炕干即可。
野兔就比较复杂了。
那时候的油贵,老三不敢糟蹋。
实验了好几次,终于琢磨出了一个做法。
兔子开膛破肚,洗净后用野生紫苏细细摩擦几遍。
然后加盐、野山椒、野葱头腌制半晌,再上锅蒸透。
蒸好的兔子裹上一点辣椒粉,放在檐下自然风干。
如此反复两三次,低成本的兔肉干就做好了。
虽不算顶顶好吃,但胜在有滋味,耐嚼。
倒成了牌客最青睐的零食。
老三很会做人,主动将收入分了三成给茶馆老板。
老板拿了钱,和老三谈了独家合作。
茶馆生意越来越好,老三的零嘴生意也顺顺利利干了三年。
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着实帮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
至少逢年过节的时候,可以不心疼地割猪肉。
几个兄弟,也时不时穿上了新衣。
老三赚的钱,都交给了他娘。
直到老三的大哥和二哥处对象的时候。
他娘一口气买了两辆缝纫机和两架自行车。
老三才知道原来自己挣了不少。
03
结婚后没多久。
大哥和二哥就带着媳妇去外面打工了。
村里人进城务工的越来越多。
小茶馆的生意渐渐不景气了。
零嘴生意也难做起来。
更难的是,老三也开始打牌。
他把生意交给两个弟弟,开始成了麻将桌的常客。
老三的娘一开始极力反对。
老三打一次,她骂一次。
天菩萨,你是要当个村痞子了是吧。
作孽啊,你以后咋个讨老婆哟。
……
老三油盐不进,照打不误。
好在他够机灵,麻将打得好,总是赢多输少。
渐渐的,他娘就不管他了。
村里人收入不高,加上老三的牌技大家有目共睹。
自然也没人愿意跟他玩大的了。
可老三不甘心,总想在牌桌子上赚大钱。
偶然间,老三发现五弟王明宇也学会了打麻将。
一个计划涌上心头。
老三找茶馆老板买了副旧麻将。
然后拉着弟弟不知道在家捣鼓什么。
村里人叫他打麻将都不出门了。
一个月后,早起的村民看到老三背着一副麻将。
和他五弟朝河对面镇上走去。
04
老三他们来镇上这天,正赶上集市活动。
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两侧摆满了五花门的商品。
老三没瞧上一眼,带着五弟就往人群里扎。
直窜到街尾,才停下。
街尾有一个茶馆,此刻四张桌子都坐满了人,热闹得紧。
每张桌子旁,都有不少抱膀子围观的人。
老三带着五弟往里挤,好不容易才寻到了老板。
老板,再加一桌。
老板上下打量二人,脸上笑呵呵的也不赶客。
兄弟,加不了了。
咱们这儿拢共四副麻将,下次早点来。
老三把背上的包袱往地上一放。
麻将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
老板,麻将我带了。您受累,加张桌子。
老板眼睛都亮了。
行。不过我们可说好,茶钱照旧哈。
老板利索地搬来一张桌子,又从隔壁借了几张板凳。
老三把麻将往桌上一放,便开始吆喝人。
不少没上到桌的人争先恐后。
很快就凑起了一桌。
一开始,大家不同意老三和他五弟一桌。
两人长相相似,一看就是兄弟。
大家怕他们打配合。
可老三不干。
他说他们兄弟二人就是瘾大。
这才自己背着麻将,走了十几里路。
得知麻将都是老三他们背来的,别人自然不好再说什么。
为了公平起见,老三让另外两人先选座位。
老三手气很旺,坐上牌桌没一个小时,就赢了不少。
另外两人不干了。
你们兄弟打配合吧?
没错。就说上一把吧,你弟打了好几颗子给你碰,一直扯上手。
老三拉着围观的众人评理。
话可不要乱讲。大家伙都看着呢,我们手上可一点动作都没做。
怎么,我弟弟是有火眼金睛吗?
那个时代,还没有科技麻将。
常见的出千手法,无非就是用手做一下暗示动作。
可茶馆人多,每一方都站了一两个围观群众。
老三和他五弟上了牌桌后,的确本分。
那二人还是不服。
老三见好就收,提出让他五弟下桌,换个人上。
很快就有人补好了位。
新一轮牌局开始,老三手气还是很旺。
一直打到傍晚,人都换了两三拨。
老三赢得盆满钵满。
兄弟二人和来时一样。
把麻将用布袋一裹,往背上一放。
不同的是,老三怀里此刻揣了很多钱。
临走前,老三悄悄给麻将老板塞了两块钱。
05
两人背着麻将,又走了十几里路。
等到家时,天已经黑透了。
桌上扣着两个碗,是给他们二人留的苞米糊。
他娘坐在堂屋,面色不虞。
老三走到她跟前,掏出了一堆钱。
张翠兰想要训斥的话,被花花绿绿的票子堵住了。
她叹了口气,去里屋端了一叠小咸菜。
谢谢妈
老三和五弟饿坏了,苞米糊就着小咸菜,吃得津津有味。
几下就见了碗底。
后面一段日子,老三总是在赶集的时候,带着麻将和五弟去镇上。
有时候是选第一次去的那家茶馆,有时候是去其他家。
但每次选择茶馆,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人满为患。
这般打了一两个月,老三在茶馆出了名。
镇上打麻将的,基本都知道了老三这号人。
太出名了也不是好事,很快就没人跟老三打了。
不过好在,老三已经赢了不少钱。
饭桌上,四弟王明杰问老三是怎么做到的。
是不是真像外面传的,是个麻将高手。
老三笑着不说话,端着高手的做派。
五弟王明宇憋不住了,倒豆子般全交代了。
原来,兄弟二人还真没打配合。
赢钱的秘诀,还是靠老三和那副旧麻将。
两人当初在家里捣鼓的那一个月。
没干别的事,就记麻将。
用过的旧麻将,不管是颜色还是划痕,都有细微的差别。
这些极细小的难以被察觉的差别,就成了标记。
兄弟二人花了一个月,终于把牌认得七七。
然后,老三就专门选人满了的茶馆。
这也是为什么要赶集日去的原因。
赶集日人多,茶馆麻将桌满员。
老板想多挣钱,那老三带的麻将就自然上了桌。
上了牌桌后,王明宇就是第二个钩子。
一开始,大家肯定会认为兄弟二人打配合。
老三适时让步,把王明宇换了下去。
等大家的防备心都降下去了,就是老三的猎杀时刻。
老三牌技好,加上能认牌,赢钱自然不在话下。
不过三哥聪明,赢了一些后,会给一个人喂牌,抬另一个人当小赢家。
王明宇讲完,王明杰看老三的眼神已经满是崇拜。
哥,你也教教我打麻将吧
老三一个巴掌拍了过去。
教什么教,没看到你哥我现在也没麻将打了吗?
06
没有麻将打的日子,老三就和两个弟弟,帮老娘下地里干活。
张翠兰见几个儿子闲着,便琢磨着给老三找个媳妇。
看来看去,看中了隔壁镇一个姓李的姑娘。
那姑娘爸妈都是老实人,家境不好,家里只有两个女儿。
所以要求不高。
媒人去打探口风,她爸妈一听说张翠兰生了五个儿子。
当下便没啥意见了,只说两个孩子能相中就行。
老三一开始不同意。
被张翠兰劈头盖脸一顿骂,押着去隔壁镇相看。
那时没有电话,不能提前打招呼。
老三登门那日,是个晴天,李家姑娘李秀芬正在河边洗头。
媒人老远喊了一句秀芬妹子。
老三跟着看过去,只见河边蹲着一个穿着碎花上衣的姑娘。
她听到呼喊抬起头,黑黑的头发随着她侧头的动作垂进河里。
顺着河水飘啊飘,飘进了老三心里。
李秀芬被叫回了家。
两家人在院子里坐下聊了起来。
来时还犟着嘴的老三,慢慢地羞红了脸。
等走的时候,还一步三回头。
张翠兰看儿子这样子,便知道字已有一撇。
心里乐开了花。
过了几天,媒人捎来话,李家同意了。
老三用打麻将赢来的钱,置办了一份丰厚的彩礼。
把李秀芬风风光光娶回了家。
07
李秀芬刚入门,就发生了一件不太愉快的事。
张翠兰在屋里放了两个桶。
一桶泡了的黄豆,一桶清水。
让李秀芬打豆腐。
打豆腐是个体力活,自家做的时候,也是兄弟几人齐上阵。
可是张翠兰不准老三帮忙。
谁家新媳妇不是这样过来的?
李秀芬是个性子温顺的,没有反驳。
默默淘洗起豆子来。
老三蹲在门口,看着李秀芬忙忙碌碌的身影,烟抽了一根又一根。
他想不明白。
他记得小时候,张翠兰抱着他给他讲已经去世了的奶奶。
她说奶奶是个恶毒的人,自己刚嫁进王家,就让打豆腐。
她说奶奶总是把家里的粮食锁起来,生怕自己偷吃。
她说生几个兄弟时,都是还没出月子就被喊着下地干活。
现在,张翠兰却叫李秀芬打豆腐。
明明自己也是被为难过来的,却开始用同样的手段驯服儿媳。
等门口落了一地的烟蒂,老三起身进了屋。
他从李秀芬手中接过了石磨。
我来磨吧,你去烧火。
李秀芬有些犹豫,毕竟早上婆婆交代了要她一个人弄。
可是……
没事,我来。
老三语气平静,手上动作却是坚决,把李秀芬拉到了一边。
舀了一勺黄豆放进磨眼,自顾自开始推磨。
随着一圈圈转动,白白的豆渣混着汁水,流入磨槽。
这是老三第一次违背张翠兰。
夫妻二人手脚麻利,但是等豆腐入匣的时候,也快天黑了。
吃晚饭的时候,饭桌气氛不大好。
张翠兰因为老三的擅自帮忙,有些生气。
碗筷摔摔打打,发出声响。
晚上躺在床上,李秀芬提了婚后第一个要求。
明贵,咱们进城打工吧。
08
老三是个行动派。
仅用两日,就收拾好了行李。
临行那天,张翠兰来村口送行。
她心里有气,嗫嚅着嘴巴,最终什么也没说。
只狠狠剜了李秀芬一眼。
老三嘱咐两个弟弟照顾好老娘。
扛着一个大包,拉着李秀芬,头也不回地走了。
来到镇上,准备去南方打工的人排成了长龙。
等了两个多钟头,终于来了几辆大巴。
车头上印着鲜红的标语——孔雀东南飞。
看得人心潮澎湃。
好像真的去了东南沿海地区,就能实现财富梦。
大家伙争先恐后,饶是排着队,也乱得不行。
老三护着李秀芬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