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雪夜认亲,错位命运的开端1975年腊月,陕北的黄土地被漫天大雪覆盖,寒风像刀子似的刮过知青点的土坯房。
林晚秋正蹲在灶台前烧火,手里攥着半块冻硬的玉米面窝头,灶膛里的火苗映着她蜡黄却明亮的眼睛。
这是她下乡的第三个冬天,从16岁到19岁,最好的年华都埋在了这片贫瘠的土地里。
“林晚秋!
有人找!”
村口的大喇叭突然响起,打破了雪天的寂静。
林晚秋愣了愣,擦了擦手上的灰,裹紧了打补丁的棉袄往村口走。
她在这儿无亲无故,会是谁找她?
村口的老槐树下,停着一辆少见的黑色轿车,车旁站着一对穿着体面的中年男女。
男人穿着中山装,戴着金丝眼镜,女人穿着呢子大衣,烫着时兴的卷发,两人都透着一股城里人的精致,与这漫天风雪格格不入。
“你……你就是晚秋?”
女人快步上前,声音带着颤抖,伸手想碰林晚秋的脸,却被她下意识地躲开。
林晚秋警惕地看着他们,“你们是谁?”
“孩子,我是你妈!
我是赵秀兰啊!”
女人红了眼眶,男人也上前一步,推了推眼镜,语气沉重:“晚秋,我是你爸林建国。
当年在医院,你和另一个孩子被抱错了,你才是我们的亲生女儿。”
林晚秋脑子“嗡”的一声,像被雷劈了似的。
抱错了?
亲生父母?
这些词太遥远,远得像听来的故事。
她看着眼前这对陌生的父母,又想起养父母临终前的话——“晚秋,你不是我们的亲闺女,要是有一天有人找你,你就跟他们走,去过好日子”,眼泪突然就涌了上来。
赵秀兰见她哭,更心疼了,拉着她的手絮絮叨叨:“这些年让你受苦了,是爸妈对不住你。
跟我们回城里吧,城里有暖炉,有白面馒头,再也不用受这份罪了。”
林建国也点头:“对,跟我们走。
你的户口我们会迁去城里,以后你就是正经的城里人了。”
城里的生活?
户口?
林晚秋的心狠狠动了。
这三年,她每天天不亮就下地,晚上还要纺线、记工分,玉米面窝头都吃不饱,多少个夜里她都盼着能离开这里。
可她看着自己冻裂的手,又想起知青点里那些还在苦熬的伙伴,突然问:“那……那个被抱错的孩子呢?”
赵
最新评论